荃灣鄉事委員會
首頁荃灣天后宫委員及代表名單響石墳場活動花絮聯絡我們

荃灣天后宮簡歷
義勇祠之由來
荃灣天后宮與荃灣鄉事委員會之淵源
荃灣天后宮第十二屆管理委員會委員名錄
傳統節目一覽

義勇祠之由來

荃灣,古稱淺灣,前臨濱海,後枕帽山,水陸交通便利,清初康熙時代,頻頻鼓勵內陸移民南來,人口驟增,當時匪患未靖,邊陲防衛力弱,奸究百出,海盜猖獗,人民遠避侵擾,紛靠山區建村聚居,務農為生,種植山薯波蘿雜糧,附居海島,作業漁鹽者亦眾,斯時已施行保甲制度,荃灣分為十二甲,逐漸發展成為一個農村社會,貿易市集,遠近村民定期挑運農產品會聚交易,而市場中設有一公司秤者,提供衡量服務,從中酬收秤佣,撥作天后宮香油及鄉村事務費用,有小部份外來村民對徵收佣金不滿,而又或因平時在田野間之瑣屑事端,發生口角,宿怨成仇,偶然小故,遂起私鬥,其時法紀廢弛,民風蠻悍,械鬥風氣熾甚。

清同治元年,〈一八六二壬戍〉城門八鄉村民,不斷藉故攻犯荃灣,以眾凌寡,每次鋒鏑壓境,盧舍幾度丘壚,瘡痍滿目,令人髮指,仗賴地方青年挺身而出抱著大無畏精神,桿衛鄉土,作殊死扺抗,使閭里得保,此役相持三年,幸蒙鄰鄉耆老出面調停,化干戈為玉帛,寢息鬥爭,計前後犧牲殉義者, 有鄧亞求、林秩英、鄧延光、鄧乙福、賴亞丁、黃金貴、楊亞七、曾宏信、劉發昌、劉亞長、劉其讚、何掄英、許盛綱、陳大德、劉亞七、鄧位祖、孫爵乾等十七人,眾念其功在鄉井,義薄雲天,乃於天后宮偏殿設立義勇祠,時盛祀奉,春秋二祭,用以崇德報功,逾百年來,祀事罔懈。民國二十二年〈一九三三癸酉〉鄉耆楊國瑞先賢,撰碑文銘於石,固以昭示後人,亦藉此稍慰諸先烈在天之靈。一九八四年〈甲子〉重修天后宮時,並將祠殿供儀,粲然一新,永垂千古。